停云

关于营造和真实之间

你知道通货膨胀吗?

你知道,人的名气和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包装推崇下,也是可以通货膨胀的吗?

这几年似乎总能听到一个新说法“造大IP"(嗯,你们知道,这个肯定是别人告诉我的)

朋友说”我觉得好多公众人物在媒体上展现的是塑造出来的一种形象或者说叫人设,就像一个角色一样,只不过是表演的舞台不一样而已。当然他可能只是在演一部分的自己——那部分能创造出‘价值’的自己。“

他的话让我想到了这个有意思的命题,营造和真实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更多的取决于演绎者,还是取决于公众?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常常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如果别人认为A特别好的时候,A反复说”不,我没有这么好,我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别人并不会认为这句话是是事实,而只是在谦虚罢了

而当别人开始认为A你原来是这样的人,看来以前那些好都是装出来的,都是假的,你太差劲了,这些不好的才是真的的时候,A站出来说”不,我没你想得那么糟糕,以前那些你看到的好是一直存在的,现在这些不好的,也是一直存在的“,别人只会认为这只是个借口,而不是事实

这种事常发生,朋友之间,恋人之间……或许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是接收者决定了接受哪一部分真实,而选择接受,其实就等同于营造了演绎者的形象

那再看看公众层面发生的故事

当今很多演员或者公众人物在提”撕掉标签“,”打破界限“

但如果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撕掉标签“这类行为,会发现,媒体对这一类行为或者人新定义了一个标签。很好玩吧?明明就是为了撕掉标签,但只是被换了一个标签而已

我曾想过,标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意义大吗?什么样的标签是有用的?什么样的贴标方式是有利于人气的?

后来发现,媒体它只能这么做,它需要一个强烈的态度和单一个点以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人们对所有文字图片视频一扫而过的时代,给观众留下记忆点

而单一却态度强烈的点,才是最容易被人不自觉就映在脑海中,这个就是标签

媒体会立刻对展现的价值进行评判,强烈叫好或者叫衰,它是否认多面性的(这个多面,主要在好与坏同存),特别是现在蜂拥而起的自媒体,这样的特性更高,有时候同一个自媒体会出现前后两期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出现两个极端的评价,而它主张的就是前面我们说的,只是被演绎者骗了,或者,只是曾经没有发现演绎者闪亮的点

这就是人的通货膨胀带来的后果,钱的通货膨胀并不能改变钱本身是个好东西同时也是个坏东西。曾经商人们操纵了经济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如今,人在操纵人在公众面前的形象。

标签当然是越被大众接受却又有其独特点是最有用的。不够独特,就难以被记忆,而不够大众的话,就不会被接纳

……

啊,不想打字了,今天就这样吧,哈哈哈,溜了

评论